暨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8年,现由校本部(石牌校区)、南校区(番禺校区)、珠海校区、华文学院、深圳旅游学院图书馆5个馆组成,馆舍总面积80099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约9100个。
图书馆文献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截止2016年8月,所有校区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384.7万册,其中校本部和南校区共有303.1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16万余册。近年来,图书馆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及电子书刊资源,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0种,中外文电子书约215.2万种,电子期刊4.3万种。校本部图书馆与各分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并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图书馆特点。采取单一进出口,藏、借、阅一体化的大流通管理模式,读者不仅可以携包自由进出,而且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空间。除了多媒体培训室、教师博士专区、自助复印机、自助还书机、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杀菌机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学术讨论室供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
图书馆以“书香暨南,悦享人生”为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馆域氛围;拓展数字资源,凸显馆藏特色;厚植科研实力,推进文化传承”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与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拓展服务层次,提升服务内涵。除提供书刊借阅、文献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信息服务外,还提供科技查新、国际论文统计、学科评估等深层次学科服务。通过“暨南书悦会”品牌,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199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现收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近2万册,各类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2011年建成“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展示室”,收藏并对外展示400余种晚清民国时期相关华侨华人的证章、契约、侨批、口供状等珍稀民间文献。中心设立专门网站(http://hqhr.jnu.edu.cn),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量达20万余万条,并建成书刊全文数据库提供在线浏览服务。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目前,中心已成为收藏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文献资源数量最为丰富、种类最为齐全的文献重镇。
2009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馆藏线装书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原版民国图书约70000册,期刊约500种2200多册。
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的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Z15),是目前广东省高校仅有的两所综合类查新工作站之一。
百年暨南,人文荟萃。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秀的人文底蕴,成为莘莘学子博览群书、获取知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全体图书馆人始终以忠诚的事业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努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全体暨南人最温馨的精神家园”和“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图书圣地”。
其他优秀院校精品项目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