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组建于1951年的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作为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及其前身为社会培养了两万多名金融、保险和贸易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其中不少后来成为各级政府财经管理部门、全国性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同时,学院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推动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于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顺利通过评估,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金融学系、应用金融系、金融工程系和国际金融系四个教学单位,以及证券期货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和民泰金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开设“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三个研究生专业和“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专业;拥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金融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余人(留学生60余人),其中,本科生7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0余人。另外,还有在职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长期以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师资团队的建设。在上个世纪,刘光第、俞天一、张玉文、王佩真和潘金生等知名教授为学院前身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已形成一支以王广谦教授为带头人的优秀师资团队,其中包括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以及一支以金融学系为主体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聘请了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罗纳德• 麦金农(Ronald McKinnon)、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胡永泰(Wing Thye Woo)和巴瑞•艾青格林(Barry Eichengreen)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戴相龙、吴晓灵、吴念鲁和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荣誉教授、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取得了大量优秀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和教材140余部。学院教师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企业经营咨询和各级各类人员培训等活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学院还同许多国内外著名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政府部门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关系,国际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在中央财经大学建校60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学院视察金融学科建设情况。她充分肯定了金融学科的建设成果,勉励师生员工弘扬优良传统,积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提高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发展历程: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1949年开设银行班,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个银行干部培训点;1953年作为国内首批试点院校招收银行、保险方向的研究生;1960年开办了国内第一个金融本科专业。
1978年复校后率先恢复金融专业的本科招生;1983年开始招收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94年成立国内最早的证券期货研究所;1997年金融学科被财政部评定为部属院校首批重点学科;1998年取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资格;2001年率先在国内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2001年金融学科首次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在原金融系基础上改制成立金融学院;2007年金融学科再次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同年,涵盖金融学等11个二级学科的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四大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学院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学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老一辈的有刘光第、俞天一、张玉文、王佩真等,中青年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有王广谦、张礼卿、史建平、李健、贺强等;学院秉承“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了两万余名金融、保险和贸易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
其他优秀院校精品项目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