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听到藤校放榜的好消息
仅在RD+ED的两个阶段
已经有391位中国学生拿到藤校offer
这一成绩已经打破了历史记录
给出了中国学生实力象征的成绩单
但怎么也绕不开缺乏独特性的话题
是真的没有个性还是不会立“人设”?
一、藤校:我们更想要录取这样的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他的成绩不如我,却申请到了比我排名靠前的学校?”原因很简单,海外名校选择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看突出的成绩,而是在综合考量下,更看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近年来藤校offer在中国遍地开花,数据有力的证明了中国学生具备国际化综合竞争力。今天我们不去定义和分类受藤校青睐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因为当我们走进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时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精彩的活出了“各种形状”,也无法用类别将他们分类,更别提无法读取他们“大脑”的数据了,相信在思想世界的维度里,每个孩子的独特程度要比染色体的排列更加多变。
归结根本,中国学生不是没有个性,而是没有“人设”。这也正是藤校招生官在面试的时候,他们更加看重学生的性格、表达风格、沟通能力等。类似:活泼、开朗、文静、稳重,这样的词汇已经不足以去描述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了,我们需要更加鲜明,更加立体的“人设”。
二、个性化培养让孩子释放独特“人设”魅力
01、拥有“人设”的孩子,性格更加立体
“人设”不是贬义词。它的意思是建立人物设定。简单来说就是创造一个完整的人物。从2017年开始,“立人设”在饭圈走红,成为新一代热搜名词。拥有“人设”的孩子性格更加多元化,通过生活习惯和素质教育自然形成了个性化的思维,同时支配着言行举止各个方面,他们更善于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化,并成为与众不同的特点。乍一看,这个词和学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这种通过设定特有的“标签”,吸引群体追随的概念和学生将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释放并清楚表达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02、“人设”不需要刻意塑造,但需要培养打磨
但不同的是,孩子们的“人设”不需要刻意塑造,而是通过教育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生成的累积而沉淀下来的。2020年我们重新定义个性化培养下的“人设”,将它作为分析自我的SWOT(通过矩阵将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排列分析)工具,发现本质的与众不同,释放对实物好奇的天性。
北京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个性化发展,通过三语班、艺术选修以及多样化的高质量社团活动,包括戏剧社、科幻爱好社、二次元社、篮球社、中西方文学社等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同道合的学生们共同组织并发起社团活动。北实外全力支撑个性化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在某个领域闪闪发亮的人。
03、“人设”本身并不具象,却可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人设”就像调味料,虽然没有主要食材那么突出,但却能够调剂并掌握整盘菜口感的走向。举个例子,一个学生能够在小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的言语、谈吐或许诙谐或许犀利,但可以确定的是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个人魅力带动了小范围人群。通过个性化培养将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特性不断磨炼和打造,“人设”不仅存在于言行举止,更是赋予鲜活性格的表情,基于个人调子和生命气息,最终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人设”,更是艺术魅力的特征。
三、个性化培养“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在颠覆传统教育的时代,通过模板式培养和塑造学生确实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孩子的发展速度已经不再满足于此,孩子求知的天性使他们从小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与兴趣,然而将这些兴趣爱好与课堂上的成绩挂钩,就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快速地消磨着他们的积极性与探索精神。
这不是真正的个性化发展,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引起对自我认知的怀疑。我校在个性化培养上着重发力,通过多年对学生教研的经验,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志向与需求,培养他们能够更好的认知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点,鼓励并帮助每一个学生挖掘自己独特的一面并做到极致。
四、通过个性化培养的“人设”更能创造成就
学生的独特性需要被发现、被挖掘、被可持续培养。简单来说,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是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的更加突出,色彩更加丰富。米开朗琪罗十三岁在画室学习,他极为富有个人色彩的绘画风格使他的老师嫉妒,老师不断告诉他要模仿自己派别的画风,受到压制的米开朗琪罗从自己擅长的线条绘画风格中发现,雕塑才能将他擅长的闪光点表现得更好,于是他进入雕塑学校开始深造。随后,他的风格愈加突出和显著,同时期的很多雕塑家都无法模仿和超越,裸男《大卫》就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闻名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对孩子未来的成就有着直接的关联。北实外主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加专业的教育,同时遵从每个人独有的特点,使他们的天赋和能力成正比的发展,由此可见,孩子给自己立“人设”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不成熟的小注解
今天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教育培养中的“人设”。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认知自己,以及在教育培养中拥有“人设”的孩子能够发展的更长远。相信本文存在部分争议观点,再次强调给孩子“立人设”不是家长或学校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这绝不同于十年前我们所说的给孩子贴“标签”,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孩子不需要被定义和分类。而是孩子在发现自我与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为自己“立人设”,并通过学校的素养教育与视野培养,将自己的个性赋予具有价值的意义。
其他优秀院校精品项目推荐在线咨询